正宗以色列近身格斗实用格斗深圳训练馆,官方网站www.qsjlb.cn

夸大的中国功夫--悲哀!

    中国UFC第一人张铁泉在UFC第127期的比赛中以“断头台”技术48秒内速胜美国选手杰森·莱茵哈特,令人振奋。
    但在张铁泉崛起的背后,是中国格斗惨淡的现状和被文学、影视作品“创造”出来的自我意淫式的“中国功夫”,其中尤以“少林寺武功”为最。中国功夫在“止戈为武”的东方文化背景下更多的作用于人自身修养的提升,但其竞技性的缺乏,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张铁泉48秒KO美国选手杰森·莱因哈特
    北京时间2月27日,UFC第127期终极格斗赛在澳大利亚悉尼市的AcerArena穹顶体育馆举行,中国选手张铁泉用时48秒,便以“断头台”制服美国选手杰森·莱因哈特,获得UFC赛事的首胜。在张铁泉成功登陆UFC的背后,是MMA(综合格斗)赛事的迅速崛起,以及中国格斗目前的惨淡战绩和困境。

众多文艺作品虚构出一个无比强大的武侠世界
    武侠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备受专制社会欺辱的国人对拥有武力的渴盼,经力量孱弱而欲望发达的文人的想象发挥,结合同样是源远流长的神秘主义,创造了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武侠世界。在从文字到影像的多年熏陶之后,国人心中似乎已经扎根下一个虚无缥缈但无比强大的武侠世界,纵使它从未获得证实,纵使它实际上来源于虚构和想象。图为2005年9月25日,著名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与根据自己小说改编的武侠剧中演员合影。

《霍元甲》中的这个镜头体现了文艺作品对中国功夫的“神话”
    这张电影《霍元甲》的剧照或可窥视文艺作品对于中国功夫被“神话”的推波助澜作用。体格明显不如对手的东方面孔在神乎其技的“绝招”过后打得人高马大的“洋人”满地找牙。

李小龙是中国功夫对外“个体输出”的最成功范例
    通过影视传播而最令国人心仪的武术家莫过李小龙,人高马大的洋人在其铁拳加嗷嗷声中望风丧胆,充分证明了中国功夫足可打遍天下无敌手。在真实的生活中,李小龙并非是一个搏击高手,他的身高172cm,体重在60公斤左右,并且还有高达500多度的近视。从医学的角度讲,近视到了这个程度,头部受到重击容易导致视网膜脱落甚至粉碎。李小龙获得的最高水平的搏击类冠军只是“香港高中业余拳击赛冠军”——一个香港青少年赛事。至于盛传所谓“全美空手道冠军”更是子虚乌有。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他真正的格斗实力被放大化了。图为1971年李小龙在著名功夫电影《精武门》中的剧照。

李小龙之后则是走喜剧路线的成龙
    李小龙之后,成龙无疑是中国功夫对世界的最大“个体输出”。区别于李小龙开创的真刀真枪的打斗,成龙在功夫片中植入众多喜剧元素,让中国功夫更易于被西方文化或者说是好莱坞所接纳。图为2000年11月12日,成龙以2006年亚洲运动会香港大使的身份造访韩国釜山。

中国功夫对于世界的最大“群体性输出”,当属少林寺
    中国功夫对于世界的最大“群体性输出”,当属少林寺。如果说多年前的一部电影让人们记住的是一座神秘的千年古刹,那么时至今日,少林寺让人们更津津乐道的似乎是它在海外的40家公司,它欲说还休的上市计划,以及,造成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图为2005年4月7日,释永信陪同领导走出少林寺的正门。

美国探索频道称少林方丈释永信为:CEO
    释永信籍贯安徽,16岁来到嵩山皈依佛门。1999年释永信成为少林寺方丈。在美国探索频道为他拍摄的纪录片《新少林方丈》中对他的称呼是“CEO”,在纪录片的结尾,释永信例行每晚向佛祖塑像跪拜祷告,美国人是如此形容的:他必须将今天的发展,向他的老板(BOSS)报告。图为2005年4月8日,释永信在笔记本电脑前工作。,他曾经说:"我平时每天都要上一次互联网,主要浏览时政及社会资讯”

少林寺武僧的现代化设备:电话、电脑
    图为2005年4月11日,少林寺一名武僧使用MSN上网。
少林寺每年收入高达1000万英镑,绝大部分来自少林功夫的海外演出少林寺的商业化之路,是从对“少林功夫”的挖掘开始的。
    1987年,少林寺组建了武僧团,时至今日,少林寺武僧团已经在全球60多个国家进行了数千场演出,邀请少林武僧出国表演要提前一年预约。据英国《卫报》报道,少林寺每年收入高达1000万英镑。如此高的收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国外,而演出收入占到了海外收入的大头。对于“少林寺已经沦为赚钱机器”的质疑,方丈释永信的解释是:“我们搞的是演出,如果把经商赚钱当目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开煤矿、搞房地产?”

少林寺武僧向前美国议会议长威森展示“铁档功”
    2004年3月,30余名少林弟子首次访问美国,进行为期一周的加利福尼亚州嵩山少林寺日文化交流活动。加利福尼亚州认定每年的3月21日为该州的嵩山少林寺日。图为一名武僧向前议会议长威森(HerbWesson)展示“铁档功”。

少林功夫的海外演出:背景是八卦图
    图为2007年5月10日,少林寺武僧团在比斯特里采演出的画面。技艺高超的武僧,炫目的表演和背景上硕大的八卦图,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东方文化”象征,或许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少林寺武僧团因何拥有如此巨大的海外市场。

少林功夫演出中比较著名的一项:龟吸大法
    图为2007年5月10日,少林寺武僧团在比斯特里采演出的画面。悬颈练功在少林功夫中被称为”龟吸大法",是较有代表性的“绝学”之一。20多年前一位美国警察练就”掐不死“功夫,几位彪形大汉用各种方法卡住他的颈部,可他的呼吸依然自如顺畅,警察的解释是:“任何人都能做到,只要长期对颈部肌肉进行系统训练就可,甚至无需付出健美运动员所付出的辛苦。”

少林功夫表演中的“五矛顶身”
    图为2005年4月11日,少林寺武僧团在登封某地表演硬气功“五矛顶身”。传说公元495年,魏孝文帝为了印度僧侣达摩修建少林寺。公元500年,达摩来到中国宣扬佛教,当他向弟子开示佛法时,他发现弟子在长期坐禅后体力变得衰弱,于是传授了一些恢复体力的体能活动给弟子们,少林功夫起源意在:强身健体。经历1500多年的操练和传授,形成了当今复杂、体系化的“少林功夫”。

严苛的训练是所有武僧的“必修课”
    炫目的“少林功夫”表演早已脱离“强身健体”的范畴,“自虐式”的招数博得眼球和金钱的同时,严苛的训练则是所有武僧的“必修课”。图为2005年4月10日,一所武校中,4岁的王增宇忍受压腿的剧痛边哭边练。

登封市拥有武校60余所,在校学生5万多人,每年为登封直接输入5亿元巨大的商业价值催生了登封市众多武术学校。
    很多贫困家庭的父母将孩子送去武校,他们通常有机会做警察或者当兵,如果进对了学校还能赢得出国或是登上春晚舞台等机会。截止2009年,登封市拥有武校60余所,在校学生5万多人,每年为登封直接输入5亿元资金。图为一名小武僧倚靠树桩压腿。

舞台上的少林功夫尽管有博眼球的惊悚招数,但究其本质是“表演”舞台上的
    “少林功夫”尽管有诸多博眼球的惊悚招数,但究其本质是“表演”,没有对抗性的成分。不按生理规律“练”出来的功夫或许更贴近杂技,却与国际搏击界经过系统训练,讲求一拳一脚的竞技力相去甚远。图为2007年5月10日,少林武僧团在海外表演的画面。

巨大经济效益背后隐藏的是国际社会对“少林功夫”认识的混乱
    在巨大经济效益的背后隐藏的是国际社会对“少林功夫”认识的混乱。图为2008年10月22日,悉尼歌剧院一批中国舞者表演“功夫之诗”。在中国人自己的演绎下,功夫的形象是身穿宽广练功服的光头武僧,娟秀的油纸伞以及,忧郁的表情。

亚洲小姐参赛佳丽集体“表演”中国功夫
    图为2005年4月9日,在广州举办的第36届亚洲小姐比赛中,参赛佳丽集体“表演”中国功夫。

“武术”的“舞术”化
    对于“武术”的“舞术”化,释永信的解释是:“少林功夫是少林寺1500年来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正义、自强、爱国、爱民的精神性格。因此,少林功夫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武术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其智慧与道德的精神内涵,它对现代人人格成长和精神发展的独特价值”。图为2009年10月31日,登封的一场武术表演,舞台背景是一尊佛像和少林寺的匾额。

功夫混同于武术,标准下降损害了少林寺的形象
    功夫混同于武术,标准下降损害了少林寺的形象,少林寺每年只招收极少数的学生以维持少林功夫的品质。在2011年两会上,手持IPad的释永信反驳了网上流传的少林寺招聘和尚,每月4000元的传闻。图为少林寺武僧日常练功的景象。

少林寺在另类的复兴之路上难掩力不从心的悲凉
    姜文说,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在步子越迈越大的少林寺商业开发进程中,从赖以发家的“少林功夫”,到其依托的少林寺佛教文化,都在经历众说纷纭的阵痛。从“少林火腿肠”的闹剧,到世界性的抢注“少林”商标风潮,一座千年古刹在另类的复兴之路上难掩力不从心的悲凉。图为2004年11月4日,一名少林寺僧人在纪念品商店中售卖少林寺相关商品。

    越来越“神”的少林功夫背后,是中国格斗缺乏竞技力的惨淡现状……

23岁的少林俗家弟子一龙被32岁的美国警察“秒杀”
    近年来国内盛行的各种中外搏击对抗赛总是中方大获全胜,而鲜有的几场落败却及其讽刺的证明了此种繁荣的虚假。23岁的少林俗家弟子一龙在国内打遍天下无敌手,17连胜后首度越洋在赌城拉斯维加斯摆擂台。摄于一龙在中国国内的傲人战绩,初时美方无对手敢应战,最后主办方以双倍的价格邀请到了32岁的警察格雷特,后者在极短时间里就将一龙击败。图为2010年6月19日,一龙在武林风国际擂台争霸赛中战胜了泰国“拳王”麦神猜。

柳海龙大胜日本“拳王”,后者的资料是造假的
    2009年1月份在广东举行的“柳海龙国际搏击争霸赛”中,柳海龙的对手伊贺弘治在赛前被曝出成绩造假,原在日本31场比赛21胜10负的真实战绩被主办方修改为2负,并被包装成日本修道高手的身份,实际上,当时的伊贺弘治已经32岁,比柳海龙大四岁,早已过了巅峰期,最后结果是柳海龙大获全胜。

民间“高人”战斗力被夸大
    而在普通民众中则存在一种颇为“无厘头”的固执想法:真正的功夫高手应该是“大隐隐于市”的,这又和多年的文艺作品熏陶不无关系。路边醉酒的乞丐是洪七公,穿着睡衣的包租婆也是高人……1980年和1981年,北京搞过散手试点,当时来自民间的参赛拳手有上百人,包含了八卦、太极、大成等等拳种。“但比赛刚开始没两天,一看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都是练习散打的了。”散打创始人梅惠志说。“民间拳手的水平并不高。与散打相比,基本没有对抗性。”他曾经会过许多民间高手,“很多都坚持不到十秒八秒。”图为2011年2月5日,北京街头一位男子表演“嘴刁自行车”的功夫。

事实上,国际搏击界从来也没有出现过顶尖的中国功夫高手
    事实上,国际搏击界从来也没有出现过顶尖的中国功夫高手。在国际公认的顶级竞技比赛,如K-1、MMA等自由搏击比赛中,中国选手很少参与,在各类国际性赛事中,中国武术历来成绩惨淡。有人理解其为“散打根本不能代表中国武术”,但1958年至上世纪80年代,由香港和台湾组织的数次中国功夫与泰拳的比赛,也仅有一场平局,其余都告失败,而且败得相当惨,最短的一局仅坚持了20秒。

中国格斗的体制决定了其缺乏竞技性,选手们“输不起”
    格斗,需要的是体能、力量、速度等综合性的身体素质,没有经过长期科学的系统性训练,是没有竞技性可言的。我们采用全运会体制,专业散打队是行政性的,所有职业教练和运动员都必须围绕全运会使力,他们没有必要拼着命去国外的顶级搏击赛事中拼杀,换取高额的奖金。并且国内的比赛实行打点打分制,选手们无法适应类似K-1这样的国际顶级格斗赛事,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选手“输不起”,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根本利益。图为2008年3月28日,中国散打队选手在宁波进行封闭集训。
现代武术已经沦为“花拳绣腿”的最佳注脚
    与对抗性极强、按照生理规律经过长期刻苦训练出来的海外搏击界比,中国武术实质上只能算表演艺术。建国以后,武术就变成了表演性压倒对抗性的套路武术,今日全运会的武术项目依然如此。在各种武术比赛上,更常见先来一番武侠小说里常见那种鞠躬作揖的礼仪,然后你“白鹤亮翅”,我“黑虎掏心”,这不过是“花拳绣腿”的最佳注脚。如此运行,也就很好理解作为一个运动项目,中国武术在国际技击界为什么向来是二流水准。?图为一对双胞胎兄弟进行套路训练。

袁晓超的亚运首金含金量打折扣
    2010年广州亚运会,袁晓超在男子长拳比赛中为中国代表团赢得首金。但是一个非奥打分项目,又是中国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块金牌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更显然这与中国功夫的强盛是扯不上关系的。

中国文化不尚武,这也是中国功夫缺乏竞技性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则是中国长期以来非扩张性的农耕文明,中国文化不尚武:“子不语怪力乱神”。非攻,尚文,我们的功夫文化源远流长,是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的途径,这与国际格斗界暴力、血腥,以胜负论成败的尚武精神在根本上是相悖的。

原始的综合武术竞技,是以生命相搏的
    综合武术竞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48年古希腊时期的第三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当时被称为Pankration。完美的参加者应该是拳击手中最优秀的摔跤手,或者是摔跤手中最优秀的拳击手。古代时的格斗比赛,都是无规则的,是以生死来相搏的,比如罗马斗兽场以前就是用来比赛的,选手可以使用拳击、古希腊式搏击、摔跤等格斗术。

UFC是目前MMA格斗中规模最大的顶级赛事。
     比赛双方在八角铁笼中决斗MMA是英文“Mixed?Martial?Arts”的简称,中文全称即是综合格斗。MMA运动是拳击、kickboxing、柔道和摔跤等运动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是搏击运动的十项全能。UFC(Ultimate?Fighting?Championship),终极格斗冠军赛,是目前MMA格斗中规模最大的顶级赛事。比赛双方在八角铁笼中进行决斗。

UFC的血腥使人们“妖魔化”了它的伤害,实际上UFC致死率很低
    90年代初期UFC创办时的口号是“没有任何规则!”,完全以击败对手为目的,但很快因为过于暴力遭禁。随后,UFC开始制定比赛规则:去掉一部分令人反感的或者容易对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的击打动作,但对格斗技术的限制相对其他比赛而言还是非常少,所以战败一方往往受到很大的伤害,但由于UFC一方一旦认输比赛即结束,因此其致死率其实不高,“最血腥的比赛”并不是最“可怕”的比赛。日本著名的MMA比赛组织委员会发布过一组数据,表明1998-2003这六年间MMA受伤率是9.5,只有1例死亡,而登山比赛共计51例死亡,潜水共计11例死亡,一定程度上,UFC也被刺激的比赛过程“妖魔化”了。

日本的K-1和PRIDE也是世界主流的MMA比赛,中国选手战绩惨淡
    日本的K-1、PRIDE也是世界主流的MMA比赛,为了亚洲范围内的推广,K1和PRIDE都曾向中国拳手发出邀请。从1999年起,有多名中国散打运动员参加过K1比赛。2002年,获得国内“散打王”70公斤级别冠军的浙江籍张加泼直接参加了第一年举办的K1-MAX赛决赛,首轮负于泰国选手高兰,除他之外,其余中国选手均未能进入最终决赛圈。在中国选手参加的K1比赛中,他们的胜率不足50%,考虑到他们对K1赛事并不熟悉,这一成绩还算可以接受,但中国选手在站立格斗规则下与世界顶尖水准距离颇远,也是客观的事实。图为2008年7月13日,来自韩国和泰国的选手进行的一场K-1比赛。


 

如果觉得本站有用请->>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自由搏击俱乐部导航
搏击在线报名表
姓名:
性别:
项目: 自由训练 搏击培训
强化短训 私教训练
电话:
QQ:
        
在线咨询 招聘教练 常见问题
会所合作加盟图片